王牌论坛
论坛回顾 | 袁菲:AI赋能医疗陪护和咨询场景

袁菲
深圳市鸿普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12月20日,2024前海数据经济论坛在前海国际人才港举行。论坛由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联合举办,以“人工智能赋能商业(Business+ AI)”为主题,聚焦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创新,探讨人工智能在金融、供应链、营销及大健康等领域的深远影响与未来前景。
深圳市鸿普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袁菲发表主题演讲《AI赋能医疗陪护和咨询场景》,以下为演讲实录整理稿。
演讲实录:
我作为一个创业者介绍一下公司。我们公司有20余年,在人工智能领域不到3年,我个人牵头公司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所以我算是一个新的创业者。我也告诉投资人,很多投资人在AI领域很少有盈利的,而我们公司在人工智能已经开始盈利了。
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有四个能力,一是机器视觉,通过摄像头的方式;二是自然语言处理;三是语音语义的情感分析;四是硬件融合多模态,我在产品里把我们的技术再详细讲一下。
这次论坛是大健康的话题分享,今年的诺贝尔奖和物物理学奖颁给了AI,这三个人的关系我重点讲一下。第一位David是比较专业的,他应该是医生背景,做的是专业的事。第二位和第三位做的是技术的事,他们是谷歌DeepMind的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所以我觉得当下更多是多学科的结合,AI在商业市场如果要有很好的盈利方案的话,一定要AI加上专业。
接下来介绍一下我们的产品。
第一款产品是AI医疗数字人,知道的最多的数字人是直播带货的,现在这个技术非常通用,可以做到500块钱一个数字人。还有一些做数字人的公司做形象,把数字人做得特别的逼真。而我们公司在卷知识库,卷它的表达,卷它的记忆,卷它的分析,进行语音语义情感的分析。后来我们有了自己的硬件,找各种芯片方案测试,希望实现非常拟人化的机器,所以我们叫近场互动,随时可以和它进行对话。我们做这款产品的原因是,有一次我在九龙塘找人,我就想商城如果有设备问它星巴克在哪,它直接告诉我路线,实际上就是AI导览。如果有这个设备的话,我就不会浪费那么多时间,这是做这款产品的初衷。
我也接触到华佗在线,在GPT4火了以后,这是深圳首次推出的医疗大模型,这个产品在龙岗区12家公立医院开始用了。教授们觉得如果在手机上用的话很方便,但是不那么显眼,所以加上我们进场互动的设备。以前病人都去医院,现在分流到社康,下一步就是在小区,如果有一台智能的设备部署到小区,就可以把华佗在线医疗顾问的能力给到更多人使用,所以我们做了这样的结合。
第二款产品,基于机器视觉的产品。每个人都有盲点,这是认知决定的,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每年要做职业测评,其中包括实操,比如做一场手术中剪刀应该怎么放都是评分点。医生说乡镇医院每年都要通过这样的考试,乡镇医院考官的资源非常少,也没有专职的考官,一般是资深的医生做考官,但是医生白天都很忙,晚上观看录制视频去评判考试是否达标。我们做的产品就是为了减轻考官的工作量,目前这款产品已经做到了99%的准确度,但是在医学领域要做到100%才好,但是AI的数据是否一定会100%,包括自动驾驶的功能,这还有待商榷。
第三款产品,AI医护助手。这是护士长提出的,护士每天都很忙,需要不断记忆病人的体检数据或者监测数据,查看病人的报告,所以希望有一个小的创新,像一个助手一样能记住信息,并随时可以问询,于是我们开始做这个产品。AI医护助手的技术路线还有一个应用场景,上个星期我去一所学校做AI科普的分享,当时的老师说在上海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AI助手,深圳如果也有就好了。我当时和她说,技术上不难实现,关键是云平台谁来搭?区教育局还是学校还是互联网公司呢?比如教授的专业课件或者上课的知识或者想分享的内容都需要喂给这个模型,但是这是私有的,所以数据存在哪?包括算法,对算力的要求非常大。我回去之后就跟工程师说,想办法先为这个老师实现,所以我希望未来人人都能有自己的AI助手。
第四款产品,AI心理健康助手。这个产品我亲自抓,因为这款产品很难做,为什么会做这个产品呢?疫情后,有各种社会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导致很多心理健康的情况。于是我们就开始做产品。我们希望通过理解心理抑郁,去理解、倾诉和交流达到缓解心理压力。但是心理是非常专业的领域,我也拜访了很多名师,我和李晨钟院士也交流过,因为他做音乐疗愈。通过播放音乐的形式,一分钟的音乐之后,人的大脑特别的安静,科学依据就是脑电波起作用。但是音乐疗愈、绘画疗愈、冥想都是让人快乐或者解决抑郁的一种手段。而认知自我又是另外一个方向,所以我继续拜访名师深圳先进院的脑所,他们有一个生命健康学院。我特别想和他们合作,因为我想解决一个问题,抑郁是消极的问题,我想解决的是积极的问题,认知自我、调节自我的情绪,比如拖延症、容易气馁,想办法让自己积极起来。脑科学有认知神经领域,可以用科学解释一些问题。有一个科技赋能健康美好生活的节目,当时在场的企业只有我们一家是做大模型的,其他是做脑机接口的,我就学习到脑机接口这个产品有医疗级和民用级,现在民用级的已经有售卖了。所以我认为AI的技术或者生物的技术,未来真的可以调节人的心智,以前我们说唯物主义,后来发现其实情绪好了,就能做出更积极的事情,所以从心智开始,这是一个可以探索很久的一条路。
最后一个产品,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未来养老场景。这集成了前面很多的技术,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有部分的功能做出来了,包括和老年人情绪的对话,医疗顾问、机器人,我们也做了可以说话的玩偶,把心理健康大模型装进玩偶。今天在座很多都是经济学背景的代表,中国现在进入了通缩的阶段,我去日本参展的时候,拿的就是心理的产品。我原本以为就是走一走,后来发现日本社会和我们不一样,他们购买心理咨询服务和企业购买法律顾问服务是一样的,稍微大一点的企业这是固定服务,甚至更大一点就是有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在企业里。日本的社会也是老龄化严重的社会。他们对于养老场景的产品需求也是比较明确的。
我个人对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但是作为一个商业机构,只想情怀,只看远方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脚踏实地。脚踏实地的方向就是AI+专业,去真正解决客户的技术痛点和需求痛点。
这就是我的分享,谢谢!
直播回顾:2024前海数据经济论坛

扫码进入直播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