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论坛
论坛回顾 | 陈万锋:AI重塑内容商业工作流

陈万锋
筷子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快决测科技联合创始人
12月20日,2024前海数据经济论坛在前海国际人才港举行。论坛由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联合举办,以“人工智能赋能商业(Business+ AI)”为主题,聚焦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创新,探讨人工智能在金融、供应链、营销及大健康等领域的深远影响与未来前景。
筷子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快决测科技联合创始人陈万锋发表主题演讲《AI重塑内容商业工作流》,以下为演讲实录整理稿。
演讲实录:
我是学商科出身的,现在带领着一家非常有潜力的AI应用型企业--筷子科技,是原生的大湾区企业。首先,我认为商科是最有机会把AI带到产业里的。第二,那天清华系的一位合伙人到我们公司拜访,他们认为今天的AI大模型都是在清华系,我认为大湾区有最好的环境,能够把AI带到产业,就像今天所有的话题都是讲到把AI带到产业里。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AI大模型重塑商业工作流》。
我是外企出身,毕业就加入宝洁并管理品牌和数字化,基于全球最强的品牌管理企业看营销和技术怎么样结合。后来,在途牛旅游网也工作过一段时间,过去6、7年和我的搭档创立了两家企业,都是AI赋能企业的企业,筷子是AI+内容,另外一家是做AI数据,做消费者洞察。现在筷子在国内是唯一能跟尼尔森抗衡的一家公司,筷子科技是一个AI内容商业平台。
AI落地到什么产业是最快的?AI落地到行业,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是什么?可以从横轴看到就是验证需求,就是模型和用户的对齐难不难,也就是技术对齐,对齐指的是模型出的结果我是否同意和满意。最右上角就是营销,然后是客户运营、新的技术,再往下就是生产制造、产品研发,第一波就是营销和销售。为什么更能在这个领域验证需求?为什么AI在上面更能发挥?比如一句广告文案有三种说法,面对三个消费者,他们会不会统一?但如果是一个法条、一个产品成分或者财务数据,是极其精准的,所以今天AI在营销、销售方面有很大机会。
现在内容商业很卷,都需要AI赋能,大家在卷什么?中国大陆市场有两个产业是领先的,一是电动车,二是视频商业。我们现在消费视频和直播买东西,全球最发达,美国都比不上,这是我们的机会。2024年,有四五千万的商家需要用内容视频获客,今天就是视频沟通的年代。二是每天喂到各平台的新商业视频条数1.5亿+,不是UGC,是各个品牌在对抗的内容,所以现在做一个生意,你不会做视频,肯定做不了,因为没有流量。我以前从传统电视媒体出发,在宝洁管一个品牌,一年就就两个内容,一个夏天,一个冬天,可能一个要花500万元,请最大的明星在很远的地方搞5、6个月才能出来,还要请调研公司测试。现在不是了,现在每个品牌公司每天需要有几百个内容,所以人机结合应该怎么样做?我们就是提供内容的供给。
出海也一样,中国大陆是最领先的市场。所有的创业者正在奔向海外用这种模式卷向海外,TikTok、Meta、Youtube,视频这方面不是只有一家,现在Linkedin都有视频的频道,支付宝和拼多多也有视频,所以是新的消费互联网,以后可能AR、VR这种介质也可能形成流媒体。
品牌每天需要做什么?品牌给你讲故事,每天创造内容和你互动,不论是图文和视频,都想让你信任它,不断地和它产生连接,所以我们要用生成式AI帮品牌讲好故事。我以前每天和供应商和我的团队一起想到这个品牌怎么讲?圣诞节要讲什么?春节讲什么?然后它需要直接促进商业增长,不能只是为了生内容而生内容。生成内容之后要能转化,能卖货才能有用,然后我们希望成为一个标准化的品牌。
我们在2021年进入这个赛道,打造一个应用平台,服务了7千家企业,供给给行业的视频量7千万,每天需要20万,这个市场是很大的。同时覆盖700家包括海外城市的企业用户。其中的客户千行百行,比如玛氏、华为,然后到中型行业头部的美妆、食品、线上餐饮、零售。有一个有趣的消息是TikTok新加坡总部刚刚买了我们一个产品,它们也需要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我认为会被重塑的三件事,一是人机结合,重新分工。很多同学从学校进入到社会,我认为将更有挑战,一是经济较差,二是你一出来AI就跟你PK,现在所有公司都在研究AI如何把人取代,因为要降本。海外也是,有一家做支付的公司,砍掉70%的客服,社会的分工的将会重新变化。
第二,工作流角色拓展泛化。原来很多流程是人百分百主导,比如内容、创造力这些事原来就是人100%主导,到人机结合的规模化生产,而现在我们讲效率,效率是10倍、50倍的增长,比如一个人今天能干一件事,用AI能干50件事。很多企业看AI应用的时候说,你不能带来10倍的效率提升我不会付费,所以内容生产是一个工作流,用智能的方式打造工作流。现在AI应用到企业里就是和工作流深度的嵌入,人机如何参与进来?多少人参与?多少机器参与?特别是决策在流程,不一定只是生产流程。
第三,角色泛化。AI抢我们的工作,但我们可以利用AI做更多的东西,比如ChatGPT,以前文科工作中的创作,现在可以做AI,不需要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因为AI可以分析,大模型可以通过非结构化数据,吐数据化数据出来,根本不用开发,数据库技术也不需要,AI最大的改变就是数据库。所以我们打造工作流,每个品牌都是一个创作者,都需要内容和大家互动,很多品牌要找编导,比如经常说的“编拍剪投”,短剧、影视都需要。我们的方式是让AI把内容供给加大,编导需要什么?编导是语言大模型应用最大的一条,因为它需要理解语言,编导需要做策略和洞察。所以我们有一个产品叫灵光锁视,AI帮你做搜索,AI检索对每一个企业很有帮助,它并不是通识的产品,说百度、谷歌、360做AI检索,它是一个技术形态。海外有一家公司最近做得非常好,做企业内部的知识搜索。我们也做搜索,因为很多客户每天首先要做的是搜小红书和抖音有什么内容?竞品在做什么?这是洞察模型。二是拍摄,就是生产内容,比如Sora生视频,或者文生视频,还有怎样生成原生素材。三是怎么量产,怎么利用算法把内容做多,一个人每天做两三条视频是打不过竞品的。四是怎么发布出去,我们有一系列的应用,是一个多应用工作流平台,可以对接很多的模型,也有自己的垂直模型和数据集,我们和豆包、谷歌也在合作。
我们另外一个产品叫灵感洞察,也就是我们怎么样解构视频和解构内容创作。比如问一个问题,新能源车怎么推广?它会给你找案例,就像行研业的工具一样,不过我们是为从业人员设计,不是为C端设计。二是打造AI生成的素材库,我们基于客户的场景直接做,客户只要调用即可。因为现在的视频模型比较难控制,左边是6月份国内的大模型公司出的,右边是Sora,其实文生视频现在在商业上还用不了,里面有很多的问题。但是我们觉得还是很有趣的,C端可以玩一下,或者做小的科幻片,但是应用到商业上是非常难的,因为里面需要很多的控制,比如产品怎么放进去?人怎么交互?手摸脸到底自不自然?而且目前不能编辑,所以我们希望能用这样的方式解决。
我们还有一个叫长话短说的产品。比如有些客户需要做直播的切片,我只要把直播链接扔到AI里,就可以读取直播,并帮你切片好然后发布。我们要打造的是模型平台的全链路打通,和豆包有很多的合作,我们也有自己很好的数据集场景。AI应用公司最重要的是场景,有没有自己的内容,能不能锁住客户,同时有没有自己的数据。
筷子科技现在在训练AI编导,一个例子是Sora训练的是AI摄影,而我们在训练AI编导,你觉得谁听谁的呢?肯定是摄影听编导的,因为编导才知道商业逻辑。
最后一点是(B+C)的扩大,有AI之后商业和消费者将共创内容。以前只有最强的商业团队才能做内容,现在可以由消费者或者经销商做内容,有些客户的一线门店店员也可以做内容。因为只要喂内容就行,现在叫作结合PGC(专业生产内容模式)/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的PUAIGC(专业用户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模式),就是品牌让用户直接通过AI进行共创。比如我们的一些汽车客户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生产的视频内容。
谢谢大家!
直播回顾:2024前海数据经济论坛

扫码进入直播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