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评析vol.28|晨光股份的第二曲线:从零售文具龙头到办公文具巨头

智库报告
2024-05-26

纵横市场三十载,晨光股份(603899)如何从传统零售文具业务切入办公直销业务,实现新业务的转型升级?

作者 | 韩子琦

来源 | 上市公司第二曲线增长研究中心


01 从代理到自产自销,国民文具品牌诞生

1987年,连续复读两年落榜的陈湖雄选择外出打工,尝试多份工作后的一个偶然契机,他成为了一名文具推销员。凭借自己出色的口才和走街串巷不知疲倦的坚韧精神,陈湖雄获得不少学校订单,每个月卖出数百套文具。

尽管陈湖雄在众多销售员中业绩斐然,但作为个人销售的力量终究有限。1989年,陈湖雄在学校附近创办晨光文具店,主要代理中国台湾、韩国文具。经过八年的沉淀与发展,晨光已成为国外文具厂的国内总代理。

然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许多国外文具厂因受到波及而破产关门。货源的突然消失令陈湖雄深感焦虑,在和哥哥陈湖文、姐姐陈雪玲商探后,陈湖雄决定开启自主品牌创立之路。

代工厂门槛较低,在创业初期比较容易,但它主要服务于品牌方,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主动权。”多年后,陈湖雄如是说道。

彼时,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圆珠笔制造技术,笔头全靠进口,生产一支纯自主研发的圆珠笔,难度不亚于瑞士手表。面对困境,陈湖雄选择迎难而上,加大力度投入研发圆珠笔制造技术。

2002年,晨光的k-35系列中性笔问世,受到了广泛好评。

图:晨光K-25中性笔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

此后,晨光逐步走上了研产销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摆脱对进口笔芯的依赖,并逐步扩大竞争优势。除了对自主研发的不断投入,晨光也对生产工艺、外观设计进行认真打磨。2006年,晨光卖出13亿支笔,平均国人人手一支。

 

02 传统零售疲态渐显,寻找方向谋求转型

2008年,晨光进一步优化全国营销网络,率先推出加盟模式,并打造“晨光伙伴金字塔”合作模式,即制造商与经销商直接进行合作,合作的越多,经销商的等级也越高。

经过多年发展,超5万家使用“晨光”品牌的零售店铺拔地而起,无论在市区、县城或是乡下,总能看到晨光店铺的身影,晨光已发展成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

然而,风光背后暗藏隐忧。

一方面,晨光增长率开始逐年下降。公司的年增长率从2012年的31.23%下降至2014年的8.87%,公司业绩高增长难以维系。另一方面,晨光市占率提升空间较小。晨光在书写工具细分市场的市占率已连续三年位居榜首,2011年、2012年与2013年分别达到7.51%、8.46%与8.77%。

图:晨光2011-2014年营收(万元)及同比(%)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陈湖雄开始思考,晨光如何摆脱增长瓶颈。此时他猛然想到,长期以来专注下沉市场的晨光,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市场——to B直销市场。若能在这个以企业、组织机构为主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必能助力晨光踏上高速发展的快车。

同期,由于实体经济快速发展,文具行业已从传统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者不再单纯地追求便宜与实用,而是更加注重消费体验与精神满足。此外,传统零售市场渐显颓势,而诸如无印良品、宜家、山姆会员店的新零售模式惹人追捧,受到消费者广泛欢迎。

陈湖雄决定以to B直销市场为切入点,在保持传统零售市占率稳步向前的局面下,将to B直销市场与新零售作为公司转型升级的主方向。

 

03 布局办公直销业务,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2012年,晨光成立控股子公司晨光科力普进军办公直销业务。晨光科力普主要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企业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内容涵盖办公物资采购、MRO工业品、营销礼品、员工福利四大板块。晨光科力普所售商品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自产办公文具,而延伸至自产或代理的文创生活用品,为企业客户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性。

然而,对于常年聚焦零售终端网络的晨光,想要获得企业客户的订单并不容易。相较于传统to C业务,to B企业客户在公司供应链、仓储及配送系统的智能化、快速响应,以及电子采购平台的数字化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为解决以上问题,陈湖雄开始着力打造智能化物流网络。一方面,晨光在全国建成百万平方米超大商品存储仓库、自建7大区域配送中心。另一方面,晨光采用AGV仓储拣货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TMS配送管理系统、G7车辆管理系统等智能化应用,并研发核心数字化交易系统与快速专业的系统对接开发技术,以提供优质服务和降低规模成本。

2015年,晨光登录上交所。同年,晨光入围超大型央企中石化采购项目,并获得首个省级政府(广东省)电商采购项目。

2017年,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抢占直销市场份额,晨光将目标瞄准国外知名办公巨头AsiaEC.com Limited的中国子公司——欧迪中国。

彼时,欧迪中国在全球享有极高的品牌影响力,且手握大客户资源。然而,欧迪中国在国内没有完整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只能通过网站、电子商务采购软件、直销、直邮等多种渠道,向北京、上海等地的企业客户提供办公用品,因此业务开展并不顺利。截至2016年末,欧迪中国净资产为-3,826万元,净利润为-6,219万元。

2017年6月,在经过多轮磋商后,晨光科力普与AsiaEC.com Limited达成股权转让协议,同意以零对价方式收购欧迪中国100%股权。欧迪中国将在授权期限内被授予被许可商标(包括“Office Depot”商标)的独占许可权和使用特定被许可商标的特定域名,授权有效期10年。

此次收购完成后,一方面,欧迪中国原有客户如万豪、可口可乐、惠普等接入晨光科力普。晨光不仅成功拓展国内直销市场,而且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欧迪中国极高的品牌知名度与丰富的人才储备,对于实现晨光的战略性布局、扩大业务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管理理念等诸多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至此,晨光完成在to B直销领域的布局,成功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04 成功打造晨光品牌,第二曲线实现腾飞

2022年3月,晨光文具对外发布公告,由于近年来公司新业务快速发展,占总营业收入比重逐年增大,为更好体现公司业务及战略布局,进一步强化企业形象与品牌价值,决定正式更名为“晨光股份”。

这一更名也标志着晨光第二曲线的腾飞。

首先,第二曲线推动公司营收持续增长。公司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37.49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233.51亿元,增幅达622.85%,复合增长率高达25.69%。同期,归母净利润从4.23亿元增长至15.27亿元,增幅达361.25%,复合增长率高达17.42%。

其次,第二曲线成为公司的明星业务。从营收占比来看,to B直销业务从2015年的6.06%提升至2023年的56.99%,已超过传统主营业务,成为公司的第一支柱业务。

图:晨光股份2015-2022年营收(万元)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再次,第二曲线的持续增长赢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晨光在2015年上市之初的市值为86.21亿元,而截至2023年12月31日,晨光市值已高达348.09亿元,较上市之初翻了4倍有余。

总体而言,随着国内人口结构变化,出生率下降,文具行业依靠人口庞大基数实现增长的红利时代即将过去,更多的增长将来源于消费升级与产品升级。晨光股份在新一轮零售市场的重建和创新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我们团队将持续跟踪研究,力求得出更为本质的启发。

 

参考资料:

【1】晨光股份官网、招股说明书、历年公开年报

【2】《晨光:创新30年 国产文具的崛起之路》,凤凰财经网,2020.05

【3】《“晨光”为何改名叫“晨光股份”?一文掰碎晨光的业务》,雪球专栏,2022.03

【4】《晨光分析——商业模式》,知乎专栏,2022.04

【5】《从考场到职场,逃不掉晨光的手掌心,20多年为何屹立不倒?》,青眼财经,2023.12

【6】《【轻工】晨光文具(603899):零对价收购欧迪中国,办公网络直销添新翼》,中信建投证券研究,2017.06

 

【法律声明】

1.本文系基于本中心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中心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

2.本文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为读者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相关投资决策的建议或邀请。

3.本文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中心于发布本文当时的判断,本文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经营业绩、股市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

4.本文的版权归本中心所有,未经本中心事先书面授权,本文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

 

如需商业合作请联系黄老师,联系方式13510169283(Ginnie_J_Huang),联系邮箱huangjunyi@cuhk.edu.cn,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和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