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新质生产力,第26期前海数据经济大讲堂成功举办
7月26日,在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和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指导下,由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六期前海数据经济大讲堂在前海国际人才港13层国际会议厅开讲,同步在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等官方平台线上直播。
李泽昊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助理教授
本期大讲堂以“新质生产力与金融高质量发展:对2024经济新趋势研判”为主题,聚焦新质生产力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共生关系,阐述新质生产力作为经济繁荣核心驱动力的关键作用,为把握未来经济发展新机遇与有效应对潜在挑战提出前瞻性策略思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李泽昊担任本期大讲堂的主持人,邀请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教授张猛进行演讲分享。
张猛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国社科院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猛教授,以《2024中国经济与金融运行的趋势和特点》为题进行分享。他基于国际最新趋势剖析国内外重大经济事件动因,强调中国经济在新动能引领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重点阐述新质生产力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提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策略与思路。他指出需密切留意美国经济政策的多维度影响,包括其近期经济的强劲表现(GDP增长、通胀率、美元汇率稳定)背后的货币超发与消费驱动模式,以及美国大选后美联储政策、贸易与产业政策、国际关系变动对中国出口及全球经济格局的潜在冲击与不确定性。他强调全面评估特朗普经济政策遗产时,应兼顾其对国内经济、国际贸易格局、产业政策实施及国际关系的综合影响,同时深入剖析美国经济数据背后的深层机制,以预判其未来走势及对全球经济合作的潜在影响。
张猛教授表示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5.2%的增长,2024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显示出中国经济在转型中的稳定性和韧性。然而,转型之路不乏挑战,如房地产市场下行对经济构成显著压力。对此,寻找新经济增长点尤为重要。新质生产力领域的蓬勃发展带来希望,高科技、新能源等前沿产业展现出强劲活力与潜力,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出口结构向船舶、汽车、消费电子等高端智能产品转变,标志着中国制造业正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张猛教授剖析了中国企业发展壮大的独特动因。首要因素在于庞大的市场与人口红利,它们不仅赋予企业巨大的增长潜力与广阔的发展空间,还通过中国社会的高质量城镇化进程,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石,同时构建了稳定的市场环境与积极的社会支持体系。其次,中国稳定的货币汇率成为吸引国际投资和促进进出口贸易的重要保障。再者,中国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与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为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此外,不断涌现的新业态为企业和个人开辟了丰富的机遇窗口,而深植于中国企业文化的实干精神与创新思维,则成为推动企业持续蓬勃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这些独特优势共同构成了中国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这些优势也是中国企业能够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在互动交流环节,围绕现场观众的积极提问,李泽昊教授与张猛教授共同就当前广泛瞩目的热点议题与观众们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聚焦“经济实务与学术理论的融合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以及“美元降息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潜在影响”等议题,分享了前沿见解与实践经验。针对企业家观众特别关心的数字经济发展挑战,张猛教授指出,当前数字经济某些领域正处于政策引导尚未形成完整闭环的阶段,不少企业面临着投入与回报循环尚未建立的困境,表现出一定的犹豫与观望。企业应积极行动,主动探索解决闭环问题的策略,鼓励在未完全成熟的领域勇于创新,寻找突破瓶颈的关键点。尽管当前产业可能处于低谷期,但正是这些挑战孕育着未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一旦问题得以解决,企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同时针对针对学术研究工作者尤为关注的数字经济理论如何审视数字技术负面影响的议题,张猛教授指出,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正面效应与潜在负面影响,是学术界广泛探讨且极具复杂性的课题。从实务角度出发,这一矛盾并非无法调和,而是需要运用辩证思维去深刻剖析并有效管控。需密切关注并持续推动顶层设计框架的改革、调整与优化,以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同时保持对技术进步与变革的开放和包容态度。
系列化、品牌化科创学术活动前海数据经济大讲堂是一个系列化的学术活动,是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主办的公开学术交流活动,围绕国家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战略,以数据产权、数据隐私、数据交易、公共数据共享开放与运营等前沿课题为核心,联合数据经济领域学术、政策和业界力量组织开展系列学术交流活动,率先打造国内首个面向数据要素市场规划与建设的学术平台,依托前海政策制度和产业创新优势,建立数据要素市场研究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