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锂电池电解液业务十余载,天赐材料(002709.SZ)基于基础化学和工艺技术的深厚积累,紧抓锂电池产业链机会,通过自主研发布局核心电解液原材料及添加剂,成功从日化材料传统企业转型为国内锂电池电解液领域的领头羊。
案例评析vol.34|天赐材料的第二曲线:从日化材料起家到电解液全球龙头

作者 | 叶明
来源 | 上市公司第二曲线增长研究中心
01 日化起家,持续探索创业机会
1988年,徐金富与罗秋平携手创立道明化学(蓝月亮前身)。历经四年耕耘,徐金富收获了职业生涯的首笔财富。1993年,他返回富阳独自创业,继续深耕化工领域,与当地化肥厂合作,涉足原料药生产领域。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2000年,徐金富在广州创立了天赐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天赐材料前身),专注于日化原材料供应。公司产品涵盖表面活性剂、硅油、水溶性聚合物、阳离子调理剂、有机硅及橡胶助剂材料等,广泛应用于各类个人护理品、日常家居用品。为推动公司进一步发展,天赐材料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
一方面,徐金富凭借敏锐市场嗅觉,瞄准跨国企业成本控制需求,主动出击,成功将公司产品融入这些巨头的全球供应链中,为公司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天赐材料坚持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视之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徐金富深知,唯有技术领先,方能把握机遇。因此,天赐材料不仅在日化基础领域深耕,还积极探索高附加值产品,如美白抗皱护肤品、防晒化妆品,以及3D打印材料、基础设施建设材料和农用化学品等,展现出公司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时至今日,天赐材料不仅在日化行业奠定坚实基础,还与宝洁等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了稳固合作关系。然而,徐金富的探索并未止步,他持续眺望未来,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以确保企业的持续繁荣与创新活力。
02 进军锂电,开拓第二增长曲线
2005年,徐金富凭借对燃料电池行业的深入了解,前瞻洞察到锂电产业蕴含的巨大潜力。彼时,锂离子电池以其独特优势,在新能源领域逐步取代传统电池,预示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未来。徐金富决意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果断引领天赐材料向新能源领域挺进。
徐金富的战略转型基于两大关键洞察:
首先,锂电产业的蓝海前景。他预见锂电池将成为新兴主流,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强力驱动下,锂电池及其关键组件电解液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面对国内市场亟待填补的技术空白,天赐材料先行布局将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先机。
其次,技术协同效应显著。电解液是锂电池制造的四大关键材料之一,约占锂电池成本的 15%,其作用是在锂电池正负极之间充当离子传输的载体和电荷传递的介质,有锂电池的“血液”之称。作为化工科班出身的徐金富,洞察到电解液制造与日化产品技术的本质相通,两者均属精细化学品范畴,在技术原理、设备乃至人员技能高度重叠。徐金富得出结论,电解液业务是利用现有技术积累开拓新增长点的理想路径。
基于以上考量,天赐材料正式启动电解液业务布局,组建专业研发团队,聚焦锂电池电解液的创新与生产。这一举措标志着公司向新材料纵深领域的战略迈进。次年,公司明确方向,全力投入锂离子电解液的研发工作,这一战略决策为天赐材料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增长曲线。
03资源整合,问鼎全球电解液龙头
在电解液业务的起步阶段,天赐材料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中日韩企业几乎垄断了六氟磷酸锂这一电解液关键原料的供应。该原料成本占电解液总成本的40%-50%,对天赐材料的成本控制构成重大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徐金富自2007年开始筹划向上游产业链的深入整合。同年,天赐材料的锂电池电解液产品开始大规模销售,并获得市场的积极反馈。
2007年12月,一个关键转折点出现,天赐材料与美国专家Dr. Novis Smith签订协议,获得六氟磷酸锂生产制造的先进技术许可。这标志着天赐材料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公司不仅拥有了该技术在亚洲的独家使用权,也为后续的自主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引进技术吸收再创新,天赐材料最终掌握了六氟磷酸锂的规模化生产技术。 2011年,公司在九江基地成功投产,首年产量即达82.22吨,标志着公司从依赖进口到自给自足的重大转变。
彼时,国内新能源行业正处于萌芽期,天赐材料凭借成本优势迅速崭露头角。随着公司自产的六氟磷酸锂得到广泛应用,生产成本显著降低,电解液产品的毛利率大幅提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4年,天赐材料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成功上市,为企业发展开启了新篇章。
上市后的天赐材料并未满足现状,徐金富随即着手进行下游产业链整合,将目标锁定在了竞争对手东莞凯欣。通过成功并购东莞凯欣,公司不仅直接提升了自身的产能,更重要的是,这次并购让公司顺利进入了顶尖电池制造商ATL(宁德时代前身)的供应链,为公司打开了与苹果、宝马等国际大客户合作的大门。
通过这一系列的战略布局,天赐材料成功打通电解液上下游产业链。2015年,公司不仅成功问鼎国内电解液市场龙头,电解液产能也实现显著增长,超越竞争对手新宙邦。同年,天赐材料的锂电材料业务收入首次超越日化材料,标志着第二增长曲线的成型。
2017年,天赐材料已成为全球电解液行业的领航者。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稳居首位,而且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通过与特斯拉、松下等国际大客户的合作,公司进一步拓宽了全球市场布局。由此,天赐材料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再到全球市场主导者的跨越发展。
表:天赐材料产品介绍

来源:公司官网
04 遇风腾飞,第二增长曲线崛起
自2016年起,尽管面临电解液市场供大于求和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双重挑战,天赐材料并未停滞不前。相反,在2018至2020年间,公司加快了全球化布局的步伐,深化其在电解液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
在这期间,天赐材料在全球范围内落子布局,包括设立韩国实验室、捷克、美国、德国的分支机构。这些海外据点不仅促进了公司产品在欧洲和韩国的本地化生产,还缩短了与国际客户的距离,降低了物流成本,为开拓国际市场铺设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天赐材料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成功赢得AESC、Northvolt、Dyson、SDI、BMW、Panasonic等企业的信任,并与特斯拉、宁德时代、LG等签订了供货协议,进一步稳固了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2020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政策春风。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需求急剧上升,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及双积分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驶入快车道,预计2021至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以年均40%的速度增长,2025年出货量或将逼近680GWh。
天赐材料凭借与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紧密合作,尤其是与宁德时代的合作,2022年公司销售额高达122亿元,占其总收入的半壁江山,充分展现了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得益于第二增长曲线的强劲动力,天赐材料的市场价值和财务表现均实现了飞跃。天赐材料成功转型为新能源板块的佼佼者,其股价在2020至2021年间分别实现了473%和91%的惊人增长,最高股价一度触及84.41元/股。从2014到2023年,天赐材料的营业收入从7.06亿元飙升至154.0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3.31%,归母净利润则从0.62亿元增长至18.9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1.68 %。天赐材料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销售量自2015年以来全球领先,市占率由2021年的28.8%提升到2023年的34.7%,2023年产量超39万吨。
这一系列成就,无疑证明了天赐材料在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与前瞻布局的智慧,使其在新能源浪潮中乘风破浪,稳健前行。
图:天赐材料2014-2024年的营收(亿元)及同比(%)

来源:公司年报
随着锂电池电解液行业下游应用逐步多元化,整个行业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当下,电动汽车亟需电池技术升级、5G智能设备换代需求高涨,推动电解液需求持续增长。未来,电动汽车的广泛普及、消费电子产品的迭代更新、再到储能解决方案日益凸显的重要性,共同绘制出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广阔市场蓝图。
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天赐材料已成功构建起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条,并依托技术创新和全球战略布局,稳固了其在全球电解液市场的领先地位。然而,面对六氟磷酸锂价格的不确定性、竞争对手的激烈角逐,以及新型锂盐技术的不断涌现,未来徐金富能否继续率领公司保持电解液全球龙头的位置?我们团队将持续关注。
【参考资料】
【1】天赐材料公司官网、招股说明书、历年公开财报
【2】天赐材料2023年度业绩出炉 电解液龙头彰显发展优势,证券时报网,2024.03
【3】《深度报告:一体化构筑成本壁垒,新型锂盐带来成长性》,民生证券,2022.06
【4】《研究报告:长坡厚雪,电解液龙头穿越周期》,中信证券,2022.10
【5】《研究报告:一体化布局持续深入,龙头穿越周期》,信达证券,2022.05
【6】亿万富豪徐金富发家史:日化转战新能源,天赐材料连续赌对了这两个风口,新浪财经,2022.06
【法律声明】
1.本文系基于本中心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中心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
2.本文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为读者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相关投资决策的建议或邀请。
3.本文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中心于发布本文当时的判断,本文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经营业绩、股市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
4.本文的版权归本中心所有,未经本中心事先书面授权,本文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
如需商业合作请联系黄老师,联系方式13510169283(Ginnie_J_Huang),联系邮箱huangjunyi@cuhk.edu.cn,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和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