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300750.SZ)如何基于电池技术核心优势,战略布局储能行业,锚定未来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案例评析vol.33|宁德时代的第二曲线:储能业务3年增长30倍
作者 | 车明澳
来源 | 上市公司第二曲线增长研究中心
01 动力电池之王崛起
1968年,曾毓群出生在福建宁德岚口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福州的一家国企工作。三个月后,曾毓群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选择放弃“铁饭碗”,南下东莞,加入外企新科电磁厂当技术员。
1997年,全球第一台MP3问世,一场电池技术革命风起云涌,时任新科电磁厂总裁的梁少康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他非常看重曾毓群的才能,便邀请曾毓群一起创办电池企业。1999年,梁少康、曾毓群和老上司陈棠华,三人在香港成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
2003年,正为iPod续航发愁的苹果找到了ATL,希望ATL为其定制一款用于新一代iPod的高性能电池。在曾毓群的带领下,ATL技术团队克服电池胀气、续航问题,成功为iPod开发出异形聚合物锂电池,拿到苹果1800万台iPod电池订单。
经此一役,ATL顺利进入苹果的供应链,成为世界消费电子锂电池的顶级供应商。
消费电子电池市场旺盛的同时,动力电池市场也日益兴起。
2008年,中国政府凭借奥运会契机,通过政策与财政的双重支持,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这一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新能源车时代的到来。曾毓群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嗅到电池产业的巨大商机,他意识到无论是插电混动还是纯电动车,都将对电池产生巨大需求。
2011年,曾毓群携手研发副总黄世霖,将ATL的动力电池团队独立出来,成立了专注动力电池领域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
2012年,宁德时代拿下宝马首款高端纯电动车“之诺1E”的动力电池大单,并成为宝马集团在大中华地区唯一的电池供应商。与宝马的合作,让宁德时代一战成名,北汽、吉利、东风、长安等乘用车企业也相继选择宁德时代作为电池供应商。
图:车用动力电池
来源:宁德时代公司官网
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宁德时代的电池产销量也不断走高。2017年,宁德时代凭借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电池技术,超越了松下和比亚迪,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占据全球市场17%的份额,到2023年公司仍占据全球份额36.8%,连续七年位列全球第一。
2018年,宁德时代以其惊人的24天过会时间,创下A股市场IPO的新速度。同年6月,宁德时代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开盘价为30.17元,上市首日大涨44%,总市值将接近800亿元。
02 动力电池发展面临周期性波动的挑战
然而风光背后,宁德时代风险暗藏。
新能源车需求的快速增长不仅吸引众多玩家进入动力电池领域,加剧了行业竞争,而且随着电池价格持续下降,公司盈利能力被不断削弱。其中,公司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从2018年的34.1%下降至2022年的17.2%。
一方面,车企自研电池蔚然成风。
2022年,比亚迪成立弗迪电池、广汽成立因湃电池工厂、长安汽车自研电池品牌“金钟罩”等,甚至宁德时代第二大客户蔚来也开始自研150kWh半固态电池包。不仅如此,有些车企为追求供应链安全,转投其他电池供应商或培育“二供”、“三供”等,宁德时代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正被竞争对手侵蚀。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数据,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尽管这一增长率仍然显著,但与2022年和2021年的93.4%和159.8%相比,增速明显放缓。
短期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放缓,对宁德时代和其他动力电池厂商的业绩产生明显影响。据宁德时代财报,其2023年营收和利润的同比增速为22%、43.58%,而2022年和2021年的数字分别是152.07%、92.89%和159.06%、185.34%。
面对这一困境,宁德时代迫切需要摆脱对动力电池的过度依赖,并通过第二曲线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03 储能业务打造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彼时,“左手动力,右手储能”已普遍成为电池企业的战略选择,意味着电池企业正逐步将储能作为业务转型发展的新方向。
一方面,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和供应比例不断攀升,储能电池市场需求继续增长。根据“电源侧+电网侧+用处侧”应用情景计算,预计全球2025/2060年新增储能需求为175/1632Gwh,2021-2060年CAGR为12.8%,储能市场为“确定性”万亿级市场。
另一方面,动力电池企业已具备向储能电池领域拓展的坚实基础。由于动力电池企业具有消费电子、车辆动力电池领域的产品开发经验,且技术工艺、质量水平也得到用户验证和市场洗礼,这些积累为公司向储能电池领域进军提供有力支持。
实际上,2011年成立之初,宁德时代就制定了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双轮驱动战略”,将储能电池作为公司的第二曲线。
2011年,备受瞩目的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完成了电池招标,宁德时代的前身ATL作为五大电池供应商之一,中标4MW×4h的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这也是宁德时代开展储能业务的最早追溯。
2018年,宁德时代开始在储能领域取得显著的业务进展。首先,公司与福建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成功签约晋江GWh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高达24亿元人民币,标志着宁德时代在储能市场的深入布局。同年,宁德时代再次成功竞标鲁能海西州50MW/100MWh的多能互补储能项目,并成为该项目电池的独家供应商。
历经10多年发展,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已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宁德时代自主研发的电化学储能系统,采用智能液冷控温技术、高成组CTP技术、无热扩散技术,推出具备高充放电效率、长寿命、高集成和高安全特点的户外系统EnerOne以及针对全气候场景的EnerC等产品,可提供从电芯部件到完整储能电池系统的全系列服务,广泛适配发电、电网和用电领域。
图:宁德时代EnerC液冷储能系统
来源:宁德时代公司官网
随着储能市场电池出货量迅猛增长,宁德时代凭借其在储能领域的前瞻性布局,成功抢占行业龙头地位。据SNEResearch统计,2022与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达122.2GWh和185GWh,同比分别增长175%与53%。2023年,宁德时代在全球储能电池出货市占率达40%,连续三年位列全球第一,未来将率先受益快速增长的储能需求。
目前,宁德时代的储能电池在国内入围多个电力央企储能系统设备采购框架,公司与中车株洲、中国电建、晶澳科技、正泰集团等达成战略合作,携手推广储能应用及推进产业创新。与此同时,公司也与Fluence、Flexgen、Sungrow、Hyosung等海外新能源行业领先客户深度开展多区域、多领域的业务合作。
04 开启储能增长新蓝海
至此,宁德时代在保持动力电池市场领先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战略布局奠定其在储能电池领域的领导地位,成功开辟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一方面,储能业务成为公司业绩的新增长级。2023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系统销量达69Gwh,同比高增约47%。营业收入占比看,从2020年到2023年,储能电池占公司总营收占比分别为3.86%、10.45%、13.69%、14.94%;2023年储能业务营收达599亿元,同比增长33.17%,远高于公司其他收入的增长速度。
图:2023年宁德时代主营业务收入构成(%)
资料来源:雪球
图:2014-2023年宁德时代营业收入(亿元)
来源:公司年报
另一方面,储能业务为宁德时代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其充分发挥在电池技术领域的深厚优势,进而推动储能行业的技术革新。随着储能行业电芯、集成系统价格不断下行,高性价比行业竞争的关键趋势。2024年,宁德时代发布了全新储能产品“天恒“。该产品实现首五年容量和功率的零衰减,寿命性能更好,实现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高30%,调试运维成本下降10%,占地面积减少20%。这些技术不仅在储能市场取得破天荒的技术进步,也为宁德时代进一步打开储能业务未来发展开辟广阔的增长空间。
短短十一年,从草创崛起到“宁王”养成,公司市值由2020年初的2400亿元左右一路飙升到今天的万亿元,宁德时代已成长为锂电行业不折不扣的领军企业。展望未来,在新能源汽车需求放缓叠加储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宁德时代依然面临二线追赶、海外竞争、车企自制电池带来的三重挑战。我们团队会持续关注和研究公司新进展。
【参考资料】
【1】 宁德时代官网、招股说明书、历年公开财报
【2】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已相继切入这一赛道!》,中国能源报,2024.04
【3】 《“万亿“宁王”涨不动了?“去宁德化”只是一部分原因》,汽车营造社,2024.01
【4】 《储能行业变天:宁德时代靠什么成为行业的“样本答案”?》,尺度商业,2024.04
【5】 《宁德时代专题研究:储能,第二“增长曲线”的终局探讨》,国信证券,2021.08
【6】 《既生曾毓群,何生王传福》,砺石商业评论,2024.05
【法律声明】
1.本文系基于本中心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中心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
2.本文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为读者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相关投资决策的建议或邀请。
3.本文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中心于发布本文当时的判断,本文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经营业绩、股市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
4.本文的版权归本中心所有,未经本中心事先书面授权,本文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
如需商业合作请联系黄老师,联系方式13510169283(Ginnie_J_Huang),联系邮箱huangjunyi@cuhk.edu.cn,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和职位。